2020-08-05 11:40:08 來源: 廣州日報
近日有兩則與糧食安全相關的新聞受到各方關注。一則發生于黑龍江:針對網上關于中儲糧肇州直屬庫“禁止外來人員攜帶手機和其他錄音錄像設備進入庫區”的消息,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2日晚間稱,公司已對肇州直屬庫做出嚴厲批評,責令糾正。另一則發生于四川:上月底,青神縣人民法院的一個判決揭出了該縣國糧公司一起涉及違紀違法人員13人、涉案金額440余萬元的腐敗窩案;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一窩案占全了常規的“碩鼠”行徑。
對于第一則新聞,可能不少人會心生疑問:有必要如此防范手機嗎?原來,7月上旬,曾有網友發布視頻,稱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肇東直屬庫儲備玉米存在質量問題。盡管事情隨后得到了澄清,但手機等錄音錄像設備卻被視為“大敵”。其實,如果將兩則新聞聯系起來會發現,糧食安全的“大敵”從來不是手機,而是內部的監管缺失。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糧庫是穩定糧食市場、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但是,個別糧庫的“碩鼠”,就像青神縣這起窩案的涉案人員,卻視糧食安全為無物,信奉“糧庫錢沒腰,看你撈不撈”,大肆套取、侵吞國家資金。
怎么才能及時揪出這些“碩鼠”,如何對其加以防范呢?從青神縣一案可以看出,“碩鼠”們之所以如此猖狂,又是以舊當新、空進空出,又是虛報損耗、蓄意壓價,皆因為內外監管的失靈。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強監管。其一,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讓“碩鼠”鉆不了空子。青神縣窩案中,有一個細節尤為值得關注:涉案人員將市級儲備糧運走近一年,空倉竟一直未被發現。因此,不妨在強化內外部監管的同時,引入由專業人士、普通民眾等構成的第三方監管力量,定期對糧庫進行檢查。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不僅不是糧食安全的“大敵”,反而可以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助力。糧庫就應該敞開大門,讓第三方監管人員進行拍攝,并公之于眾,通過透明度的增加來防范“碩鼠”。其二,要善于向技術借力,讓“碩鼠”無所遁形。目前,不少地方都在建設“智慧糧庫”,對糧庫進行智能化升級。這也可以與強監管結合起來,通過遠程監管系統、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及早發現“碩鼠”的蛛絲馬跡并將其揪出,唯有如此,才能將其對糧食安全的危害降至最低。(胡俊)
麻豆传媒-抱起腿抵在墙上H-BL情趣研发攻×试用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