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6:06:34 來源:科技日報
“實現產業振興,第一個方面是抓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對于這句話,山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李希信深信不疑。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搞了個‘13+N’的培育方案,就是狠抓特色產業培育,增加農民收入。”
按照該省特色產業培育“路線圖”,他們將深掘壽光蔬菜、金鄉大蒜、章丘大蔥等13個優勢產業的潛力,在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化上持續發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從“論噸稱”到“論克賣”,一頭蒜價值躍升25倍
坐落于山東壽光市寨里村的新型溫室與別處不同:占地120畝的溫室大棚,2000多個探頭實時收集著溫度、濕度、水分等幾十種數據;經AI分析后,精準供水、施肥;20多個機器人來回穿梭,相繼完成授粉、運輸、噴藥、巡檢、分揀等一系列操作……
“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在設施蔬菜領域持續發力。如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領銜設計、包含了120多項專利的智能玻璃溫室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
如果說壽光是中國設施蔬菜領域的“老典型”,那么,依靠科技要素集聚打造的泗水地瓜則是甘薯界的“新秀”。
在這個偏居山東南部的山區小縣,人們將科技元素引入地瓜全產業鏈,從種苗繁育開始梳理,串起綠色種植、保鮮儲存、精深加工、品牌營銷,最終到達文化休閑環節。全產業鏈附加值得到質的提升。
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山東產業振興的典型案例又何止于壽光蔬菜、泗水地瓜?
數字化帶來的新變化讓人驚嘆。阮樹興說:以前,一家一戶只能管理三兩畝果園;但在這里,各種高科技武器“各顯神通”,小兩口就能管理上百畝果園,這是數字化帶來的飛躍。
在“大蒜之鄉”金鄉縣,他們利用高科技將大蒜“吃干榨盡”,使一頭大蒜變成40多款產品,暢銷世界186個國家和地區。在此過程中,大蒜從“論噸稱”到“論克賣”,價值躍升了25倍。
依托大數據搭建的大蒜價格指數中心,金鄉農民既是蒜農,也化身蒜商,從“種什么、賣什么”到“賣什么、做什么”,他們對全球大蒜市場了如指掌。而圍繞一頭大蒜,這里已形成農機制造、健康保健、大數據等近20個新產業。
無論是煙臺蘋果,還是金鄉大蒜,梳理近幾年山東特色產業的新變化,高科技、數字化、高端化的特征非常明顯。
科技為山東特色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去年,該省爭取了近5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新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數量達到32個,項目數量居于全國之首。
從“憑經驗”到“看數據”,數字化改變鄉村產業成長方式
“以前種茶,每天都得去田里查看病蟲害;現在運用手機種田,足不出戶,搞定一切。”種了20多年茶的日照茶農劉國棟在新建成的5G智慧茶園里,輕松得有些不習慣。
在日照,大數據平臺可對茶園、市場、加工車間全過程監控,實時收集光照度、溫濕度、土壤pH值等數據,實現對茶葉生長全程的質量追溯,達到控肥減藥、防蟲防害的目標。
從一個企業到一個產業,從一座城市到一個省份,數字化正成為山東人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堅定選擇。前不久,“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公布,淄博以“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典型做法晉升榜單。
如今,煙臺蘋果、壽光蔬菜、沿黃肉牛、沿黃小麥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已經“叫響”,而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將各類經營主體、各種生產要素嵌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醞釀并催熟更多特色產業。
從“憑經驗”到“看數據”,從“看天吃飯”到“科技掌控”,數字農業正為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為山東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上一篇:深圳濱海大道交通綜合改造工程下沉隧道段首塊底板澆筑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