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15:54: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邊玩游戲邊等位、機械手臂配菜、“千人千味”自動配鍋底、機器人上菜……這是在北京海底撈智能餐廳看到的場景。如今,“黑科技”正在重塑中國的餐飲業,不少顧客在春節期間選擇赴智能餐廳“嘗鮮”。
海底撈智能餐廳的服務員表示,座位預訂已排到今年5月。餐廳還保留了一部分座位給現場排隊的顧客,上午10:30開始放號,顧客一般需要等兩個小時。
等位區域類似小型電影院,顧客坐在“觀眾席”,通過掃描大屏幕的二維碼參與游戲。等位區域的旁邊,顧客可以透過玻璃墻看到配菜的18只機械手臂忙碌工作。在0—4攝氏度的環境里,機械手臂在60秒內就可以配好顧客點的菜。在后廚入口,墻上的屏幕里顯示著后廚各類菜品的庫存總量以及保質期。
在就餐區域,顧客點餐通過桌上的iPad自助完成,后廚機械臂通過顧客的指令配菜,之后菜品被放到傳菜機器人的托盤上,機器人自動把菜送到指定座位。如果有人擋了傳菜機器人的路,它會發出“請讓一下好嗎”“等我干完活再和你合影”的聲音。
服務員表示,一般從點菜到菜品送達,不超過10分鐘。餐廳一共有6臺傳菜機器人,夜里充電后,白天可以工作一整天。
吃火鍋,鍋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務員說,鍋底由“自動配鍋機”配置,6檔辣味可供挑選,還有不少其他口味,可以實現“千人千味”。
“餐廳的智能化是由兩大系統支撐。”餐廳的技術培訓師張金山說,一是訂單生產管理系統,可以精確跟蹤用戶的訂單狀況,分析相關數據,監控設備狀況,進行軟件維護,并隨時查看菜品是否過期;二是能源管理系統,分析水、電、燃氣等能源消耗情況。
智能餐廳正在成為餐飲行業的布局熱點。
去年11月,“京東X未來餐廳”在天津開業。京東X未來餐廳項目負責人唐思宇介紹,餐廳可容納100人就餐,從點餐、配菜、炒菜、傳菜到用餐、結算,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后臺貫穿餐廳運營全過程。消費者點餐后,后臺將任務分配給烹飪機器人,機器人通過精準的智能化操作,實現了用油、用時、用料標準化。后廚一名工作人員可以同時管理5臺機器人。炒菜完成后的傳菜工作同樣由機器人來完成,傳菜機器人可以輕松實現智能避障,自動優化傳菜路徑。
“作為智能科技與餐飲場景相融合的創新嘗試,我們正在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升級,讓無人科技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表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總收入為4.27萬億元。智能餐廳是不可小覷的市場。唐思宇表示,目前業內智能餐廳的總數不超過20家,仍然屬于起步階段,有大型企業部署,也有中小企業試水。
“整個餐飲行業的成本受到房租、人力及原料成本上升的制約,而智能化、機器人化、規?;?,可以很好地應對這個挑戰。”唐思宇說。
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透露,餐廳多個智慧系統可以為海底撈節省近四成的人工成本。“智慧生產、智慧運營,再加上智慧服務構成了整個智能餐廳的整體。由于有了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所以從自動出菜機到自動配鍋機,再到自動羊肉機等,這些其實都在提高我們的運營和管理效率。”
但這個生意并不好做,一些餐廳在短暫的嘗試智能化運營之后關門謝客。唐思宇表示,在初期,收回成本時間較長。直到餐飲行業的智能應用普及,收回成本速度才會加快。
中國人飲食偏好多元化、口味層次感豐富,這是餐飲行業智能化面臨的一大挑戰。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他們調研時發現,在廣東,智能煲湯機并不受大廚歡迎,因為“味道還是和人工做的不同”。唐思宇也在思考,如何讓機器人盡可能全面地完成煎、炒、燉、蒸等多種任務。目前,京東的烹飪機器人主要功能是炒制。同樣以海底撈為例,它的超級APP已經能分辨每位顧客的口味和個人喜好,并針對性地提供菜品推薦、促銷信息。
中國烹飪協會快餐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教授馮俊對餐飲行業的智能化充滿信心。但他同時認為,對此應分門別類看待。
“餐飲行業工作主要分體力勞動、技術勞動、情感勞動三類,前兩類工作易被替代,如廚師、傳菜員,而情感類工作不易被替代,如服務非常全面的領位員。”馮俊說,餐廳工作的可替代程度,還要看定位??觳托袠I,全面的自動化指日可待;但高檔餐廳對人性化的服務要求高,較難實現全面自動化。
2018年,五芳齋、周黑鴨、慶豐包子鋪等多家餐飲品牌,也推出了精心打造的智能門店,德克士更是宣布未來將布局2300家“無人自助式餐廳”。盡管如此,業內認為,人工智能對傳統餐飲產業的改造才剛剛開始。
餐飲老板內參CEO秦朝表示,實際上,國內餐廳的智能化早已啟動。2012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滲入餐飲業,餐廳后臺管理、客戶分析、選址、菜單設計、菜品供應鏈等都已經用到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全面的智能化、自動化,短期內在全行業實現非常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中餐必然會從手工業時代邁入智能時代。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說,2019年,中國餐飲業數千年的生產方式有望因此而改變:“如果變化和科技應用能夠順利完成,將對延續了數千年的中國餐飲行業前店后廠、以師帶徒的傳統生產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形成新的生產方式。”
上一篇:蛋白質含量47.96%!黑龍江省新品大豆遠超標準線
下一篇:13個食品科學與工程類項目入選 2018年度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麻豆传媒-抱起腿抵在墙上H-BL情趣研发攻×试用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