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09:12:01 來源:廣西日報
9月13日,平果市易地搬遷安置點——吉祥社區的居民韋衛英走出家門,到樓下的電子廠上班。“我3年前從舊城鎮綠宏村搬進城里,經過培訓上崗,主要負責加工電源變壓器配件,按件計酬,每月收入4000—6000元。”她說,自己的丈夫就近務工,兒子就讀于城區的初中,一家人已經適應了“新市民”的生活。
近年來,平果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以“總部企業+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加工產業,在當地生產、加工航空耳機、手機配件、數據線以及磁訊電子組件、變壓器配件等產品。目前,全市有電子企業252家,電子加工家庭小作坊800多家。
平果電子產業從原材料的生產,到半成品、成品的加工以及銷售已形成一定的產業鏈集聚效應。而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電子加工產業對從業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務工方式靈活,這為搬遷“新市民”和殘疾人、60—80歲的農村閑散勞動力等群體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從事電子行業的人員達10萬人。
為扶持電子產業規范生產和發展壯大,該市組建工作專班,在信息服務、土地供應、融資貸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有標準生產廠房、倉儲物流、交易中心等配套設施的電子產業園項目建設,完善電子配件全產業鏈,創建“平果制造”品牌,提升電子產品附加值。今年,全市規模以上6家電子企業預計總產值達5億元。
上一篇:灌陽聚焦人才發展戰略 拓寬引才渠道優化用才平臺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